
安装需要注意的几点:
(1)对准目标料位,尽量*垂直入射料位;
(2)避免虚假回波。典型工况参见以下几点。
*波束范围内没有干扰物,如人梯,台阶。
(3)仪表安装应*天线波束避开进料口
(4)仪器安装至少离容器壁 20cm ,否则很可能产生错误读数
(5)锥型容器尽量*波束直射罐底,否则在罐底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准确
(6)波束角3℃ 由于微波信号与容器壁的偏振效应,安装时容器每3米高度,仪表距离侧壁不小于20mm
接线:
两线制应用中,除了传统的供电端子( 4-20mA 输出),仪表还拥有串口通信端子,方便与目前主流的 IOT设备或者透传设备相连接,进行远程控制与调试。
四线制应用中,除 24V 供电端子外,4-20mA 模拟量输出是单独的两个端子。同时四线制也提供 485 输出端子,方便与 PC 连接调试或者需要 485 接口的现场。
调试:
根据设置执行物位/ 液位测量任务,这些设置可通过本地显示模块( LDM)进行修改。LDM由4 个按键和一块 128×64 点阵 LCD 构成 。
系统提供 5 种操作界面模式:
【测量界面 Run Mode 】:显示系统运行状态和当前测量数据;
【回波界面 Echo Mode 】:显示系统当前测量的回波情况;
【历史界面 Memo Mode 】:显示系统运行记录的历史测量数据;
【设置界面 SetupMode 】:设置系统运行的各类数据参数;
【输入界面 InputMode 】:输入参数的数值,数字或字符; 在不同的操作模式下的 4 个按键的功能也不同。
温度:表示信号处理板的温度。
版本号:表示具体的产品型号
通信状态:系统通信状态的心跳指示,1S 闪烁一次为正常状态,如果不闪烁或很长时间才闪烁一次,表明通信存在故障。
单位:表示系统测距单位。
电流值:表示待测模拟量对应的理想 4-20mA 电流输出值,是系统根据高低位调整点以及4-20mA 电流输出函数自动进行换算而得到。
回波界面中,特别地:
回波强度表示量程内*大的回波强度(并不一定是当下算法选中的回波),良好的金属反射板,回波强度应该在 70dB 左右,回波强度如果小于 30dB,表明回波信号较弱,需要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排查。
回波界面的实时值与阻尼值始终是在距离模式下的测量结果:即给出是传感器参考点到料位面的距离
键盘 |
功能 |
ESC | -进入测量界面 |
UP | -向上移动选择条目 |
DN | -向下移动选择条目 |
ENT | -进入所选条目子界面 |
【基本设置】菜单项包含仪表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功能选项,如下表所示。在一般的工况中 通过这些参数设置,可以实现仪表的快速启动。选中【基本设置】,按【ENT 】进入选项界面, 选项列表如下表所示:
默认位置 |
菜单项 |
|
容器类型 |
介质类型 |
|
低位调整 |
|
高位调整 |
|
阻尼时间 |
|
传感器模式 |
6.4.1 【显示】
【显示】菜单项可以实现【距离单位】、【温度单位】和【显示语言】的切换。选中【显示】,按【ENT 】进入选项界面,选项列表如下表所示:
默认位置 | 母菜单 | 子菜单项 |
距离单位 |
m 、cm 、mm 、ft、in |
|
温度单位 |
℃、K |
|
显示语言 |
中文、英文 |
通过基本设置,可以实现仪表的快速启动。
仪表上电,显示屏进入测量界面,按【ENT 】键,进入【基本设置】菜单。除非特殊说明,带*表示选项默认设置。
进入【基本设置】菜单,选中【容器类型】,按【ENT 】按键,进入容器类型选择菜单。选择不同的容器类型,系统默认参数会按照下表方式进行调整。
参数名称 |
容器类型 |
||
(固体) |
(固体) |
(液体) |
|
大容积仓 |
进出料速度:0.1m/min 阻尼时间:60s |
进出料速度为:0.1m/min 阻尼时间:60s |
|
中等容积仓 |
进出料速度:1m/min 阻尼时间:10s |
进出料速度:1m/min 阻尼时间:10s |
|
细高仓 |
进出料速度:10m/min 阻尼时间:0s |
进出料速度:10m/min 阻尼时间:0s |
|
小盲区 |
进出料速度:1m/min 阻尼时间:10s |
进出料速度:1m/min 阻尼时间:10s |
|
演示 |
阻尼时间:0s |
阻尼时间:0s |
介质类型与介电常数主要影响回波算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
介质类型(固体) |
介电常数(液体) |
粉料 |
介电常数>10 |
小块固体 |
3-10 |
大块固体 |
<3 |
6.5.1.3 【.低位调整】
【低位调整】即低位调整点。
参数名称 |
低位调整 |
||
参数范围(m ) |
1~量程 |
1~量程 |
1~量程 |
默认值(m ) |
30 |
60 |
120 |
关联配置 |
1. 如果设置的低位调整<高位调整+0.1,则低位调整 =(高位调整+0.1); 2.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物位,改变低位调整会自动改变 4mA 位置; 3.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空高,改变低位调整会自动改变 20mA 位置; |
||
选项意义 |
1.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物位时,低位调整点和 4mA 位置对应; 2.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空高时,低位调整点和 20mA 位置对应; |
||
特别事项 |
低位调整点与量程无关,只影响物位的计算与模拟量(电流)的输出值 |
【高位调整】即高位调整点
参数名称 |
高位调整 |
||
参数范围(m) |
0 ~(低位调整-0.1) |
0 ~(低位调整-0.1) |
0 ~(低位调整-0.1) |
默认值(m) |
0 |
0 |
0 |
关联配置 |
1. 如果设置的高位调整 >(低位调整-0.1),则高位调整 =(低位调整-0.1); 2.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空高,改变高位调整会自动改变 4mA 位置; 3.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物位,改变高位调整会自动改变 20mA 位置; |
选项意义 |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空高时,高位调整和 4mA 位置对应;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物位时,高位调整和 20mA 位置对应; |
特别事项 |
高位调整与盲区设定无关,只影响空高的计算与模拟量(电流)的输出值 |
【阻尼时间】的作用是平滑测量结果中的突变,也就是阻尼滤波器。例如,阻尼时间为 2 秒,
被测物体位置在t时刻发生阶跃变化,测量输出值会缓慢发生变化,在*个2 秒内,完成63.2%
的变化,并在第 10 秒(5倍的设置值)跟随到实际位置。
参数名称 |
阻尼时间 |
||
参数范围(S) |
0 ~600 (显控端) |
||
默认值(S) |
60 |
||
关联配置 |
无 |
||
选项意义 |
阻尼输出,提升信号稳定性 |
||
特别事项 |
无 |
【传感器模式】可以根据现场需要,选择距离信息在测量界面的输出形式。核心参数是传感器参考点到料位的测试距离。表 6-14给出了实时值具体的计算公式。
参数名称 |
传感器模式 |
||
默认值 |
距离 |
||
关联配置 |
无 |
||
选项意义 |
距离模式:实时值=距离 物位模式:实时值=低位调整-距离(*小为 0) 空高模式:实时值=距离-高位调整(*小为 0) |
||
特别事项 |
如果距离>低位调整,物位=0; 如果距离<高位调整,空高=0; |
参数名称 |
传感器模式 |
||
默认值 |
距离 |
||
关联配置 |
无 |
||
选项意义 |
距离模式:实时值=距离 物位模式:实时值=低位调整-距离(*小为 0) 空高模式:实时值=距离-高位调整(*小为 0) |
||
特别事项 |
如果距离>低位调整,物位=0; 如果距离<高位调整,空高=0; |
参数名称 |
传感器模式 |
||
默认值 |
距离 |
||
关联配置 |
无 |
||
选项意义 |
距离模式:实时值=距离 物位模式:实时值=低位调整-距离(*小为 0) 空高模式:实时值=距离-高位调整(*小为 0) |
||
特别事项 |
如果距离>低位调整,物位=0; 如果距离<高位调整,空高=0; |
【距离单位】决定测量界面实时值和阻尼值的单位,默认单位 m 。进入【显示】菜单,选中【距离单位】
【温度单位】决定测量界面温度的显示单位,默认单位℃。进入【显示】菜单,选中【温度单位】
【显示语言】决定所有界面的显示语言以适用于不同*的用户,目前支持中文与英文,默认为中文。进入【显示】菜单,选中【显示语言】
【历史测量峰值】可以统计仪表出厂后测量结果的*高值、*低值。测量结果是指模拟量(物位、距离、空高)。进入【诊断】菜单,选择【历史测量峰值】菜单,选中【Read】,可以读取历史*低、历史*高的测量值, 选中【Clean】清除历史统计值,清除之后,此前历史记录将被清除,系统重新开始统计。
【历史温度峰值】可以统计仪表出厂后核心电路板上运行温度的*高值、*低值。操作方式参见【历史测量峰值】。
【历史出料速率】显示如下,具体含义与【历史进料速率】相反。
进入【专业设置】菜单,选中【盲区设定】,按【 ENT 】按键,进入选项编辑盲区范围,显示如下图所示。具体含义参见下表。
(固体) |
(液体) |
(固体) |
|
参数名称 |
盲区 |
||
参数范围(m) |
0~(量程-0.1) |
0~(量程-0.1) |
0~(量程-0.1) |
默认值(m) |
0 |
0 |
0 |
关联配置 |
如果设置的盲区 >(量程-0.1),则盲区=(量程-0.1)。 |
||
选项意义 |
算法处理时会忽略盲区之内的回波,可以通过此选项避开近端的干扰信号。 |
||
特别事项 |
此盲区并非指仪表的近端测量极限,只用作限定算法区域。仪表测量极限请参见技术规格一节。 |
为了测量得到正确的结果,需设置仪表的量程范围,具体含义参见下表
(固体) |
(液体) |
(固体) |
|
参数名称 |
量程 |
||
参数范围(m) |
1~60 |
1~30 |
1~120 |
默认值(m) |
60 |
30 |
120 |
关联配置 |
1. 如果设置量程<(盲区+0.1m),则量程自动设置为(盲区+0.1m)。 2. 当电流输出函数为距离时,修改量程自动改变 4mA 对应值。 |
||
选项意义 |
算法处理时会忽略量程之外的回波,合理设置量程可以避开多次反射干扰以及可能的范围之外的干扰信号。 |
||
特别事项 |
此量程并非指仪表的远端测量极限,只用作限定算法区域。仪表测量极限请参见技术规格一节。 |
根据仪表支持的通讯协议,设定具体的【总线地址】,将仪表并入现场的总线上。具体显示如下:
参数名称 |
Modbus地址 |
HART |
参数范围 |
1-247 |
0-15 |
默认值 |
1 |
0 |
关联配置 |
无 |
|
选项意义 |
设置仪表的 RS485 通信地址 |
设置仪表的 HART 通信地址 |
特别事项 |
设置该选项后,系统会重启 |
设置该选项后,系统会重启。当HART短地址不为0时,电流固定为4mA输出 |
【距离偏移】用于修正传感器的参考点,界面显示如下图。仪表默认的参考点在出厂时被调校到如下图 a 点所示的位置。如果想将参考点向下调校到 b 点,则在设置中输入 h1
参数名称 |
距离偏移 |
||
参数范围(m) |
(-内置偏移<span style=% |
返回顶部